October 15th, 2008
Posted by Mr. 6

Published in Mr.6 - 趨勢‧創業‧網路‧生活

創業不只可以創網站,也可以創「活動」(conference),你知道嗎?

甘地說:「你希望看到這世界怎麼改變,你自己就當那個改變。」(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你知道你也可以從「活動」開始,讓世界跟著改變嗎?

回台灣後才知道,這裡的一些藝文活動其實已經非常蓬勃,許多人創業真的就在「創活動」的,各高水準演奏會的廣告棋幟經常性的掛滿馬路旁,更多的是小型的藝文活動、網聚,選在很有特色的地點、討論很有特色的事情。不過,我發現,這些活動許多仍強調議題討論,很少是幫年輕人作「心靈成長」或「職涯成長」的,後者在台北也常有,但往往是正式的、死板的「課程」或「演講」,是「one way」而不是「two way」的,時代變了,現代年輕人有一大群是已經不甩老人在講什麼了。

今年11月15日與16日兩天,又有另一個新活動,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地點就在大家熟悉的華山藝文中心,活動名稱為「The BQ對話日」,英文為「The Big Question Conference」,簡稱「BQ」,若你還要繼續要硬翻的話,就是「給你問一個大問題的對話日」啦!值得注意的是,兩天的活動,入場券為1200元台幣,但他們帶來的除了前新浪創辦人蔣顯斌先生、Joi Ito等名人外,還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適合反骨年輕人的「個人成長」的目的

看到BQ Conference現在已經「做起來了」,我自己有特別的感觸。

今年初到美國參加DEMO展,在灣區遇見一位台灣去的年輕人Jason,當時他在舊金山和夥伴自行開設Apple的軟體公司,幾個月後,我聽說他回台北了,準備創業,創業夥伴不是別人,而是另一位我自己工作夥伴的老朋友Keli,世界真小啊!當時他們還到南港來,我們聊了一下,看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忙、可以合作,我當時無法給什麼實際的援手,只能幫忙介紹人,給一些鼓勵這樣,現在他們成功的辦了幾個Salon,最後把整個活動辦起來,一個「創業案例」,從點子到實體,從三月到十月,就在我面前這樣萌芽出來了。看看BQ的「創辦團隊」,國際化非常深,自然而然的,他們也成為在台灣少數策畫了非常積極的「Facebook行銷」的活動單位,在Facebook上面的「The Big Question」Group目前已有100多人,他們亦正在製作一個Facebook外掛程式叫「MyBQ」,專門讓你問你的朋友「你的大問題是什麼」,還有若干其他的想法,我們拭目以待。

但更有趣的是Jason這次自己的「志氣比天高」創業經驗。

去年,Jason離開工作,就和每個離開工作的年輕人一樣,他希望做一些「他真的想做的事」,當時,他人還在舊金山,就到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想理出「我的人生到底要做什麼?」結果一住就是兩個星期。

好山好水之間,Jason感受,他終於為他的生命踩了第一次煞車,年輕快速流動的熱血終於稍微有機會緩了一緩,這樣一煞車後,他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周全視野。原本,Jason就像許多年輕人,不斷的問自己「該找什麼工作,我才會一輩子熱愛?」當他把自己腦袋的所有雜物給清空後,他看到自己其實不是自己,他一直按照著「某人」給他的路在走,最終目標是想要變成「某人」。他問,WHY THAT?

二星期後,他問自己的問題已經變了。他變成:「在人生中,我希望對這世界產生的貢獻(contribution)是什麼? 」

「我一個微小又短暫的生命,對這世界『表達』的是什麼 (What is my message to the world) ?」

在城市中,你聽到有年輕人這樣問自己,或許你會說,不行啊,年輕人,不切實際哪!但我能切身感受到這種領會,以前人不是愛情就是麵包,現代年輕人寧可不要愛情也不要麵包,他們不怕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名片、沒有車子……誰說一定要結婚、生子,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要活出一片自己的天空。Jason看到,這世界似乎沒有一個真正給他的軌道,那,就自創一個吧!就在這時候,Jason遇見了就在離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不遠的Monterey舉辦的TED大會,這是BQ的發想的起源、是BQ的前身。沒多久,就和Keli一起寫了創業計畫書。他們要創一個活動、一個網站、一個新平台、一個完完全全你我從來沒看過的一股「力量」。

這股力量,回歸到每一個參與的小小的個體的我們身上,它在將Jason當時所感受到的「重生」的感覺,來鼓勵人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而這個方式,對東方人是全新的體驗──

年輕人做自己,遵奉的圭臬就是:「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雖以「問號」來結束,其實是一顆充滿脅迫的問號,他根本已經做好「自己」的決定了,這問號只是在挑釁罷了。BQ的主辦單位卻提出一個「年輕人個人成長」的新概念:你希望營造一種很特別的方式,你要做自己?是的!但是,你呢,要先從問一個「大問題」開始。不斷的對人生的各種宏觀問題「丟出一個問號」,問一個可以改變自己的「大問題」。

這不是廢話,是大顛覆。BQ在鼓勵年輕人,做自己是對的!當自己是對的!志氣比天高,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管,這是我們的世代!但是……你還是要問問題。

而且要問一個和你的志氣、你的野心、你的反骨、你的熱血同等高的「大問題」

問了問題,這一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就可以開始產生「對話」(conversation)。

有了「對話」,這一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之間,就可以產生「社群」(communities)。

有了「社群」後,這一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就可以互相扶持、互相「合作」(collaborate)。

以上,剛剛好是三個「C」,Conversation、Communities、Collaborate,這三個步驟,通常是不在這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的字典裡的。這些酷酷的、做自己、想一人改變全世界的年輕人,大家做自己,認為曲高和寡,我一定要讓你的眼鏡碎成細片找也找不到。 BQ希望把一群「有自己想法」的人找過來,讓他們從「互相詰問」,展開合作的開端。這個理念,我覺得不但原創十足,而且,未來還真的有可能發展成比TED還有意義的全球組織吧。

有興趣參加11月15日、16日的「The BQ對話日」嗎?請按這裡付費報名吧。

談到這次的創業經驗,Jason回顧,從提出理想到實現理想一路不易。今年三月起,BQ慢慢的找團隊、慢慢成型,為了累積11月的能量,他們先從一些超迷你的小活動(他們稱為「沙龍」(salon))辦起,找來不同的講者來測試市場的水溫,這時候,許多人不同意見丟進來,團隊也經歷一些爭執與變動,一直到現在,才算是正式的「開幕」。Jason坦承,11月這場「對話日」活動他們已做好了「絕對賠錢」打算,活動場地可塞250人,但就算250人都買票了,他們整個活動單位依然是赤字的。但他說,他們希望不要辦到最後變成像在辦「學生社團」,所以想辦法維持一個非常高的定調,希望找來的是「適合的族群」,今年第一次舉辦,他們的三個元素定位:「同理心」(empathy)、「我的人生規畫」(roadmap)、以及「抱負生活」(conscious living),今後他們要年年舉辦「The BQ對話日」,有不一樣的元素,並且也會開始展現這個小社群經由合作所爆發出的「成果」。

「當我們不斷找答案的同時,更要問問題。」這是BQ的主軸。我也開了一個「幸福點點名」的問卷,讓大家來詢問自己「Big Question」。Jason說主辦單位會抽出一些免費的票出來,只要你問出你的「大問題」,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的票和Joi Ito的書。大家來拚命問吧!


500個熱血青年的「大問題」募集活動
幸福點點名 - 500個台灣熱血青年的「大問題」募集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