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th, 2011
Posted by
Nika
Published in Inside

[Peter Thiel Headshot by The Thiel Foundatio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 Works 3.0 United States License.]

「創業是為了成就自己,還是為了全民的福祉?」這個問題很重要,當然每個人都想要賺錢,但是在表面上很多人都掛著「要改變世界」的口號,但是這些人在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有益於這個世界,還是單純對自己有利?

最近台灣的網路界出現了一些小紛爭,美國的網路界也是:Paypal的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認為「網路業並不存在泡沫,真正的泡沫所在是在高等教育」,因此他辦了一個Thiel創業獎學金,鼓勵年輕人輟學創業,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彈。

但是這些年輕人要創業的方向,卻是給大家一個另類的展示,本站前文「除了拿鳥丟豬頭,app 還能做什麼?」也慎重的提醒的大家「夢的頂端不只是遊戲。」

Thiel創業獎學金制度之爭辯

去年年底的時候,Peter Thiel決定要辦一個Thiel Fellowship挑20個二十歲以下的優秀學生,給他們十萬元美金以及兩年的時間,叫他們休學去創業。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主張網路業並不存在泡沫,真正的泡沫所在是在高等教育上,因此要通過輟學創業來刺激整個學制。

反對Thiel的Vivek Wadhwa教授則是為此事感到很反感,因為在過去幾個月內,就有一群學生紛紛向他請教是否該如Thiel説的休學創業。而且他與其他學院派教授們都認為Thiel挑選的年輕人尚未準備好獨立創業的衝擊,以及思想上也未成熟到可以這樣拿自己的未來來做創業的賭注,最重要的是判斷的能力是需要歲月及經驗的磨鍊,而且需要師長的指導。另外Wadhwa也指出了有趣的事實:

  1. 主張休學創業的兩個人:Peter Thiel及Mike Arrington都完成了Standford的法律學位。
  2. 主張完成學業的兩個人:Bill Gates及Mark Zuckerberg都是中輟生。
  3. 連Steve Jobs也認為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很重要。

最後Wadhwa希望年輕人不要做夢以為自己是下一個Mark Zuckerberg,他説沒有畢業的人可以試試看在Microsoft、Facebook或Apple投投看履歷,保證過不了人力資源部門的篩選。

但是Thiel的回應是:

  1. 他不是主張每個人都應該休學。
  2. 他挑選的年輕人只是停止兩年的正規教育,兩年後他們還是可以選擇回到校園上課。
  3. 他只是認為這個社會普遍的思考模式太重視高等教育,似乎一定要接受過高等教育才能找到好工作,他希望告訴大家高等教育並不代表一切。
  4.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學院式教育。
  5. 教育很好,是教育系統出了錯。

這個爭吵就像是之前Village VenturesBo Peabody寫的一篇文章:幸運或聰明?成功的創業家都是B級學生,不是A級學生(LUCKY OR SMART?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Are “B” Students, Not “A” Students.)中提到的A級學生及B級學生的二分概念,他説會在學校裡拿A的學生不見得比拿B的學生優秀,他們只是比較擅長讀書,相對的,拿B的學生卻擁有比較多的校外生存知識以及各種A級學生在校內無法習得的經驗知識,因此B級學生會是比較優秀的創業者。這說法後來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認為這樣的二分法一開始就不對。

這次的Thiel Foundation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熱烈討論,傳統學派認為這樣會誤導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理由逃避教育,無論如何,Peter Thiel的做法爭議性很大,但未必代表他是錯的,畢竟現今的教育制度的確出現了很多問題,而當學院自己無法處理及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不能責怪外人自己想辦法來面對以及為下一代的教育找尋新的出路及可能性。

Thiel創業獎學金入選者及其創業方向

根據New York Times的消息這個禮拜三由the Thiel Foundation在400多名參賽者中選出了24個符合資格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雖然年輕,但是每個人來頭都不小)

Thiel認為現在大部份有才者都投向網站及app開發,但是其實還有很多產業需要創新力及創造力,這一次,他從早期成功的Pay pal跟Facebook等社群網路及金流類的投資轉向了生醫、奈米、運輸及能源投資。至於這次第一輪拿到Thiel獎學金的人準備往那些方向發展呢?

生技 BIOTECH

  • Laura Deming:抗老研究 (這女孩12歲就在Biogerontology(以生物老年化為對象的生物研究)實驗室做研究了。
  • Alexander Kiselev:研發價格比較親人的科學器材,第一個計劃是生化學家的液體色層分析系統(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 Darren Zhu:興趣是合成生物學,第一個計劃是做一個生物感測器(diagnostic biosensor)讓工程師可以更容易做合成生物學的研究。

生涯發展 CAREER DEVELOPMENT

  • Daniel Friedman, Paul Gu, and Eric McKay:分別專精數學,程式開發及社會企業,他們希望可以幫助企業家精準的判斷一個求職者的實際能力,第一個計劃希望可以做出一個人力資源評估系統。
  • Dale Stephens:創辦過一個Homeschooling的網站“UnCollege”,目前要開發一個平台“RedMatter”,希望可以開啓一個學習的新方式。

經濟及金融 ECONOMICS & FINANCE

  • Jeffrey Lim:認為交易(e.g.voluntary exchange)的模式在數位的時代需要有些改變,第一個計劃是希望幫助人們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保護及管理自己的財產。
  • Faheem Zaman:希望利用行動支付技術使Banking去中心化,並且帶起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第一個計劃是想要創造一個會在美國有一定地位及市場的行動金融服務。

教育EDUCATION

  • Nick Cammarata and David Merfield: 正在做一個叫OPEN的計劃,希望顛覆局限在教室裡教學的傳統,欲利用網路課程提供給學生更多及更大的學習空間。.
  • Andrew Hsu: 一個standford的19歲神經科學博士候選人,創辦了Airy Labs,一個social learning game(社群學習遊戲)平台。
  • John Marbach: 創辦了Ingenic,試圖將教室學習透過網路影片及手機app帶入20世紀教育裡。

能源 ENERGY

  • Tom Currier:是Black Swan Solar的共同創辦人,希望日後能將雙軸追日系統(dual-axis photovoltaic module tracking)的價格降低,幫助大型PV電廠節省開支。
  • Jim Danielson:希望研發出更優秀的電子車(electric vehicles)發動機(motor)
  • Eden Full:太陽能新創公司Roseicollis Technologies的創辦人,已經使用太陽能光電追蹤器成功的向1000多名肯亞市民提供電力,並且讓電力價格控制在一般人可以負擔的能力範圍內。
  • Sujay Tyle:目的是要使用纖維素(cellulose)製造便宜的生物燃料。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James Proud:9歲就自學programming,後來創辦了GigLocator.com,幫音樂愛好者發現更多的現場表演。
  • Christopher Rueth:認為上網是基本人權,希望使用科技解放資訊。
  • Ben Yu:剛征服完非洲的高峰乞力馬扎羅山(Mount Kilimanjaro),希望創辦一個e-commerce的新創公司,提供購物比價服務。
  • Sebastien Zany:希望可以利用一個Haskell based的Framework統一計算架構(unify computation),以完美的整合網路及電腦,讓人類可以更順暢的使用電腦、網路及行動裝置無縫的工作。

行動 MOBILITY

Gary Kurek:過去四年一直在研發智慧型行動輔具(mobility aids),希望行動輔具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體力提供幫助,讓使用者可以偶爾使用自己的體力,而不是一直讓使用者養成依賴輔具的習慣。

機器人科學 ROBOTICS

David (Jiageng) Luan:希望可以做出能協助作家事的家用機器人。

航太 SPACE

John Burnham:認為太空其他的行星會有地球沒有的珍貴礦物,希望可以發展航太科技以便日後可以更容易在外太空進行開發資源的動作。

更多的資訊可以參考官網:http://thielfoundation.org

小結:Thiel 獎學金的得獎者真的都不是一般人,但重點不是他們的學歷以及智慧,而是他們的看法以及希望改善社會真正問題的心態,希望各位在參考他們的創業方向後會有所得,網路的世界很大,不只有社群、團購或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