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NKING ALCOHOL WITH MEAL SLOWS DIGESTION
A drink with dinner could make you more likely to pass on dessert.
目前分類:閱讀 (20)
- Dec 19 Sun 2010 23:01
文章 - 吃飯時喝酒會降低消化
- Oct 26 Mon 2009 10:37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中國的繁榮之路
原文網頁
出處:TIME, Sep. 28, 2009
邁向繁榮之路
中國 60 歲的生日有許多可以慶祝的事,但這個新興強權的旅程才剛開始
作者 David Shambaugh 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兼中國政策計畫主任,目前是中國社科院的訪問教授。
credit: Julien Daniel / MYOP
- Oct 24 Sat 2009 11:57
最高權力 Imperium – 西塞羅走向執政之路
Mr./Ms. Days (MMDays) - 網路, 資訊, 觀察, 生活
Published in
最高權力 - 西賽羅的執政之路
之前看了英國作家羅伯特哈里斯的小說”龐貝”,對這個作家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看完最高權力,果然不得不推薦這位記者作家敘事的功力。
最高權力講的是羅馬共和時期最偉大的演說家西塞羅的執政之路。羅馬共和時期由羅馬公民選出護民官、法務官、財政官、與最高權力的執政官。平常提案與重要議題則是由元老院討論過後,再投票表決。元老院類似今天的議會,元老也各成派系,貴族與平民階級互相對抗。西塞羅出身中產階級,卻憑他在希臘學得的好口才,一步步走上最高的執政官之位。本書透過西賽羅的貼身秘書來敘述這段過程,雖然有許多虛構的部分,但歷史上確有其人,這位秘書也確實寫過一部關於西塞羅的記錄,只是在羅馬帝國崩解時遺失。
- Jul 27 Mon 2009 13:47
石墨工房的好文
推薦兩篇石墨工房傅老大的好文:(文章名稱下的文字也是取自傅老大的兩篇文章)
大多數的廣告標語都不怎麼樣、看過也記不住、記住了也不知道它在賣什麼,但是只要掌握了某些原則,還是可以找到願意花大錢請人寫文案的客戶。
2.我看企管書
所謂「成功學」;如果我沒有誤解的話,這些學問多半是把一些成功名流的案例加以包裝,分析出看似有理的一套、去掉不適合的部份,再變成入口即化的條列內容。
當然,我不認為「成功學」算是企管書,不過跟許多掛著企管招牌的畫大餅書相較,其實相去也不太遠。
- Mar 24 Tue 2009 13:08
新雜誌 2535
前陣子在7-11架上看到這本2535,第一時間就以為是包氏國際在收掉ICB後,新推出的ppaper姐妹作。結果買回家一翻,怎麼定價一樣(註一)、尺寸一樣、版面設計很像、題材方向類似,但是內容讀起來就是不太一樣。於是就到版權頁去瞧個究竟,原來...不是包氏國際出版的。
今天在 看到他這篇《新雜誌 2535》,才知他也一樣!此外,他也分析了這本雜誌現有的問題,包括我有發現的與我沒注意到的,好奇的人可以讀一讀。
註一、ppaper早期一本49元,後來比較常是69元,偶爾特刊或合購會有99元。
Published in前一陣子知道 2535 雜誌創刊的消息,在這個經濟衰退、企業關的關倒的倒的當口,還有人願意為早已不振許久的雜誌市場注入活水,我對這本 2535 是有一點期待的,因為,要在市況不佳時推出的新產品,勢必要令人耳目一新,內容創新也好,營運模式也好,價格破壞也好,總是要能在某個角落伸張自己的獨特性。
- Mar 24 Tue 2009 11:28
衝擊波x2: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的新書
- Feb 12 Thu 2009 00:01
果然有話:說教和摳錢(張大春)
昨天難得拿起水果日報翻讀,無意間發現作家張大春竟然有在水果日報寫專欄。而專欄名稱也甚是有趣,竟叫「果然有話」,更妙的是這次的文章標題叫《說教和摳錢》。
感覺就是大春說教的意味,自然趕緊讀它一讀,果然,是有話要說!(原文)
以下兩句開場白還蠻經典的:
「不會執政的當局者有甚麼徵狀?答案是:一定會說教。
惡政有甚麼徵狀?答案是:一定以最高的道德之名,摳百姓的口袋。」
最後,跟大家分享這句張大春引自清朝雍、乾時期名臣陳宏謀的座右銘:
「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為世人不能作之事。」
- Jan 05 Mon 2009 10:36
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一個呼籲
May 27th, 2006
Published in 老貓學出版
老貓按:為了讓網路閱讀更舒適,減少大家的眼睛疲勞,本文歡迎任何人用任何形式轉載,商業或非商業都無妨。只需註明網址出處即可(老貓學出版: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
- Dec 28 Sun 2008 21:17
三篇〝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的好文
知道〝北歐四季透明筆記〞這個部落格快兩年了,也總會隔一段時間就回去瞧瞧,看是不是又有什麼新鮮事,也因此看了許多好文,這些文章總能帶給我許多的感想或啟發,在此先推薦其中三篇算是比較"最近"的好文和摘要。
《芬蘭人的小國情結》
『芬蘭是個很有趣的國家,一方面,她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各項評比中,從教育、政府清廉度、環境永續、整體競爭力上,都有著讓人注目的亮眼成績;另一方 面,她的獨立建國時間還不到一百年,那尋找民族根源和建立民族認同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跟鄰國瑞典或丹麥人比起來,仍然可以三不五時地感覺到,不少芬 蘭人的心理狀態,似乎略為缺乏自信,總是希望能夠從別人那裡,聽到對芬蘭的肯定,也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芬蘭。』
- Dec 23 Tue 2008 14:18
「一句話行銷」的神奇力量
最近美國輿論對一本書的爭議特多,這本書剛於兩個月前出版,書名取得好,叫「Buy-ology」,不確定台灣這邊將由誰代理出版?這本書作者叫Martin Lindstrom,曾幫麥當勞、寶鹼、雀巢、微軟等大公司作行銷顧問,他在書中想探討的是,為何人們看到一些東西,竟會產生購買的衝動?
尤其當人們看到「一句話」,甚至是一句原本不是拿來行銷的話,竟然會勾動心裡深處的某一機制,讓他對自己立刻下了「買你」、「愛你」、「提拔你」的指令?
- Nov 17 Mon 2008 23:12
一週好讀分享
這是一篇集結了 MMDays部落格 作者群與讀者群的閱讀經驗而歸納出來的推薦閱讀書單,除了要感謝 MMDays部落格 的用心之外,也在此響應文中的一句話「希望大家都能夠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即使再忙,也要翻個一兩頁書喔”。」
May 17th, Mr./Ms. Days (MMDays) - 網路, 資訊, 觀察, 生活
Published in- Nov 01 Sat 2008 13:43
北歐圖書館真的那麼好?
北歐四季 透過部落格分享在北歐(芬蘭) 生活的點滴,由於喜歡閱讀,所以有不少文章談到她的北歐圖書館經驗。昨天看到 遇見「最好的圖書館員」 這篇後,第一個感覺是我怎麼還沒遇見這樣的圖書館員。底下節錄部分內容:
他穿著Marimekko品牌的Jokapoika襯衫,左胸別著一個別針,別針上有個用粉彩筆畫的人頭,旁邊寫著:「最好的圖書館員」。
我笑出來,這用粉彩筆畫的圖像實在太可愛了。
「你是 “今年度” 最好的圖書館員嗎?」我問。
「哦,我 “一直都是” 最好的圖書館員。」他笑著答。
語氣裡沒有誇大與驕矜,而是帶著幽默,感覺得出來,他喜歡著自己的工作。
- Oct 01 Wed 2008 14:23
經濟殺手的告白 II
- Sep 23 Tue 2008 16:28
經濟殺手的告白
書籍資訊
書名:經濟殺手的告白 /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作者:John Perkins
譯者:戴綺薇
出版:時報出版 2007 年 1 月 4 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1345849
用兩三天的時間看完這本書,我想分兩個部分來談心得,一個是 Perkins 工作的內容,即金權政體(corporatocracy)的運作,一個是他個人覺醒的部分。
- Jul 24 Thu 2008 15:51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六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卷六 倫理孤獨 - 我們可以對抗恨,很難去對抗愛
倫理與道德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含「應該」如何應對進退,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重視群體文化的儒家社會裡,似乎比較少談到如何成為獨立的個體,往往是用群體的角度來看個體,以及個體之間的關係,所以人一出生,就有五倫,和身邊的人有各種的關係,形成人際關係網絡。蔣勳認為「倫是一種分類,一種合理的分類……當歸類是不合理性的時候,我們會用一個詞叫做『亂倫』……亂倫就是將既有的人際關係分類重新調整,背叛了原來的分類原則,甚至對原來的分類原則產生懷疑,因而提出新的分類方式。(p.237)」當我們在與不同分類的人互動時,有不同的行為規範,典型的「親疏有別」就是如此。
- Jul 24 Thu 2008 15:49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五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卷五 思維孤獨 - 哲學的起點是懷疑
走下你的推論階梯
蔣勳認為「孔子的哲學,常常是一種結論式的原則」,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了之後不用想太多,照著做就可以了,而希臘哲學則注重推論的過程,以不同角度切入一件事並加以討論,例如柏拉圖在《饗宴篇》以不同的身份討論「愛」(p.200),又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 F. Hegel)提出的「正反合」辯證法(p.196)。莊子的哲學也有較多思辨的可能(p.211),例如莊子會想:到底是在爛泥巴裡爬的烏龜比較快樂,還是被宰殺後供奉在黃金盒子裡的烏龜比較快樂?(p.223)產生結論不是不好,給孩子結論也不見得不好(p.211),但太快出現的結論、沒有思辨過程的結論,就沒有意義,反而是思維最大的敵人(p.202)。
- Jul 24 Thu 2008 15:48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四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卷四 暴力孤獨 - 暴力,絕對不只是動拳頭的問題

前言
那個下午,我和他大吵一架,是我最近三年來最生氣的一天。我收拾東西,在冷颼颼的街上晃了晃,最後在 Starbucks 落腳。翻開《孤獨六講》,正好要進入《暴力孤獨》的章節,帶著未消的怒氣,我努力以書中的敘述反思自己。或許,憤怒是閱讀《暴力孤獨》時最匹配的情緒。
- Jul 24 Thu 2008 15:44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三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卷三 革命孤獨 - 革命是一種青春儀式
在《卷三》裡,年輕、夢想、革命、失敗者、詩和美這幾個概念是一直纏繞在一起的。

從學生運動講起
五月革命發生在 1968 年的法國巴黎,蔣勳在 1972 年到巴黎讀書,學運仍未結束。從蔣勳的敘述可以知道,當時革命已經成為一股風潮、一種時尚。年輕老師、學長會在罷課時,帶領大家坐在公園或校園裡,談論政治制度,大家都發表看法。而有些人,是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就上街頭,只因為男女朋友要遊行,只因為同學好友要示威,就跟著去,革命成了嘉年華,上街抗議前,還得問問同學「你覺得我穿哪件衣服比較好?」當時人文學科的老師,上課時會常常提到「六八年、六八年」, 1968 年成了法國(學運)的分水嶺。(p.101-105)
- Jul 24 Thu 2008 15:39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二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卷二 語言孤獨 - 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既精確又誤導的工具
在看卷二的時候,雖然主角是語言,但我覺得文字也包含在其中,或許可以把文字看做是寫在紙上的語言、書寫狀態的語言。「語言本來就是兩面的刀,存在一種弔詭,一方面在傳達,一方面在造成傳達的障礙。(p.93)」雖然語言和文字不是溝通的全部工具(肢體語言也可溝通),但二者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不管是語言或文字,都必須「放到一個情境裡去解讀」(p.81),也就是說,一段語言必須連同當時的前後文(context)去理解,搭配傳達者的情緒、語氣,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完整瞭解,才不致變成斷章取義和誤解。

- Jul 24 Thu 2008 15:09
我讀蔣勳《孤獨六講》之一
Published in Conscious Choices
書名:孤獨六講
作者:蔣勳
出版:聯合文學 2007 年 12 月 20 日初版 15 刷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5227180

卷一 情慾孤獨 - 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文化和社會,是卷一的主軸,老莊、竹林七賢則是作為對照。
蔣勳認為儒家文化是不願意談論孤獨的,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之五倫,是一個人出生以後與周遭的人際關係,在此定義下的倫理,是一種外在形式,儒家文化裡的個人生下來就與周遭有「關係」,是不會孤獨的(p.16)。但是不是只要身處在一群家人、親戚之中,你就不會覺得孤獨呢?好像又不必然如此。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和外在形式並沒有絕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