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 Web 2.0 Hype 的大旗之下,國外的網路界又掀起了一陣創業風。雖然創投已經不像兩千年那時追逐網路泡沫般的瘋狂,但網路創業家各憑身手,或自己靠小資本創業,或得到創投 與天使的小額資金,也又讓國外的新網路公司有一番新氣象。一批又一批的新神鬼戰士,又出現在網路這個小小的圓頂競技場裡面,競逐著「創業成功致富」的這個 金盃。


不過,現實是殘酷的。當這些神鬼戰士中,出現了如 MySpace、Digg、Facebook 這樣的贏家時,競技場的地板上,也躺著無數個被打倒躺在血泊中的失敗戰士。特別是最新加入的那批格鬥家,其實訓練跟身手其實都不夠格,但是看下面打的熱 鬧,也想碰碰運氣。而一窩瘋的結果,當然就是死的死、傷的傷。


國外的知名科技評論 TechCrunch,在日前也提出了「 2007 年將是 Web 2.0 公司大幅死傷的一年」的看法,Miula 認為是相當可信的,現在美國的創投,基本上已經不會無限制金援這些新創網路企業了。這些 Web 2.0 新網站,必須自己找到金流活下去,但根據只有 7% 的創業會成功的這個定律,到時候創業失敗網站該怎麼漂亮的收尾,必定會成為一門顯學。MBR 在此,決定將此門學問命名為 「網站倒店學」。


當然,國內的 Web 2.0 創業潮,基本上比國外 Lag 了 1~2 年,很多新網路公司才剛要開始而已,還沒到要泡沫的時候。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應該也有很多人是摩拳擦掌中打算開始自己的網路創業的。基本上,MBR 預祝各位創業家未來都能成功。不過,站在投資的立場,Miula Business Review 決定趁早切入此市場,建立起在「網站倒店學」的領導地位。


如果當你辛辛苦苦創業的網站,不管號稱多麼 2.0,就是不受歡迎,賺不到錢,找不到買主時,你該怎麼收場呢?


根據矽谷最大八卦網站 SVUG 的建議, Web 2.0 網站,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關門,死也會死的很漂亮。


方法一: 其實我也賣出去了 - 咳,在經過成功的協商後,本公司已經決定以 199 美元賣給….


找間行有餘力的公司,把你的公司的人員(工程師),以及固定資產(伺服器啊/辦公電腦啊),用便宜的價格接收過去。簡單來說,就是把資產便宜賣掉,然後幫原本的員工找份工作。畢竟整個業界都很缺工程師,然後便宜的固定資產也不會難賣。


當然,在這場交易中,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發布個併購新聞稿 - 你如果想要花 30 萬美金就買到 40 萬美金的機器以及一票好用的工程師,就得幫我保住面子。所以,各位在報紙上面看到的新聞報導會變成 - ” 某 A 公司成功創業,以 300 萬美金的價格嫁入 B 公司 “。


方法二: 熊彼得大師說過沒有犧牲哪來創新 - 本公司已經完成了我們的階段性使命,雖然我們失敗了,但是這是整個 Web 2.0 革命的重要犧牲,我們開了最重要的一槍


熊彼得大師是誰?他的全名為 Joseph Alois Schumpeter,是美國的經濟學大師,也是所有創業家的精神導師。而熊彼得最著名的理論,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的理論。在創造性破壞 的大循環起伏中,一定會有犧牲者。就像股市中,要不是有輸家,又怎麼可能會創造出贏家呢,對吧。所以,要不是這些創業失敗者的犧牲,又怎麼會有那些創業成 功者呢?沒有陳勝吳廣,又怎麼會有項羽劉邦呢?


而這些失敗的創業者,在完成他們對歷史的階段性使命後,能夠把他們的天份跟才能,繼續投入其他的事業,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啊。


方法三: 我們都是GAIA 大地之母的子女 - 你看到在台上領獎的那個冠軍沒有?那就是我啊


在大地之母中,我就是你,你就是他,大家是一體的。如果你不懂,想像在 StarTrek 裡面的柏格人,或者是 Matrix 裡面的母體,就差不多了。我雖然死了,但是我的智慧經驗都與母體同在,所以我其實沒有死,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我家的影音網站雖然倒了,不過 Youtube 成功了,而且我們都是偉大的網路影音社群創業家,所以,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們是一體,我們獲勝了~~~


Findory 是一個 Web 2.0 個人化新聞網站,創辦人Greg Lindon 在離開公司時,講了這樣的一段話 - 「某個程度來說,我必須宣布我已經獲勝,並且該往前走了。無可避免的,Findory 將會消失。但我相信它造成的影響,已經可以讓它留芳萬世了。」


對於以上三種方法,不知道各位朋友滿不滿意?如果用得滿意,請隨意佈施本站,讓本站能夠把這些禍國殃民的方法流傳萬世……


好啦,接下來講正經的。


到底 Web 2.0 會不會泡沫呢?


MBR 的看法是 - 基本上,Web 2.0 雖然也號稱是泡沫,不過這個泡沫絕對會比當年的網路泡沫小很多的,甚至可以說小到基本上不能稱之為泡沫。創業中會有公司成功,也會有公司失敗。投資中有些 會有血本無歸,也有些會有數百倍的獲利。只是成功與失敗的比例,不再是第一次網路泡沫時代的 1:1000,而是 Web 2.0 時代的 1:100 或 1:50。


為什麼呢?


在當年本夢比的教訓之後,這一代的創業家與投資者,更加清楚夢是不能吃的,賺錢才能夠買麵包。所以,創業者更加踏實,不再像當年連獲利模式都沒有就先跑出來開個網站再說,投資者也不再腦中毫無風險概念,該砍的失敗投資就砍掉,絕對不鼓勵無止盡的燒錢。


整體而言,所謂的 Web 2.0 時代的創業氣氛比起 dotcom 時代,是健康非常多的。所以相對的,對於泡沫與否,我們可能也不用過度擔心了,不是嗎?


當然,如果你的創業最後還是失敗了,你還是可以回來 MBR 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倒店的方法。如果狀況特殊不適用上述三種方法,MBR 也提供量身訂做的專案服務,保證物超所值。



延伸閱讀

Web2.0 泡沫與 Web 2.0 的孜然粉

淺談創業與潮流


文章出處:http://blog.miula.cc/archives/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