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Taiwan : 背包客棧/背包攻略/背包日誌
Oct 30th, 2007 by mmdays
原文網址: http://mmdays.com/2007/10/30/backpackers/
将文章转换为简体 |
Posted by Mr. Friday
網站名稱:
提供服務介紹:
背包系列網站(三者皆掛在http://www.backpackers.com.tw/的網址之下), 是專為自助旅行者提供的社群服務. 背包客棧是討論區, 背包攻略是旅行資訊的Wikis, 而背包日誌則是為愛好自助旅行者設計的部落格系統.
功能面測試:
我個人開始接觸背包系列網站, 是從背包攻略開始的. 背包攻略如前所述, 是一套每個人都可以編輯的自助旅行Wiki系統. 雖然國外已經有了同樣功能的Wikitravel , 但偏偏就是沒有中文版. 也因此背包攻略恰恰好的彌補了這個遺憾, 讓我們得以用親愛的繁體中文來查詢自助旅遊相關資訊!
既然介面是熟悉的Wiki系統, 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適應困難. 不過可惜的是, 上面有許多自助旅遊的資訊仍然不是很完備, 可能是因為知道網站的人還不夠多, 缺乏志願者把知道的資訊上傳上去, 所以很多稍微冷門的旅遊景點, 資料通通付之闕如, 這是最可惜的地方.
然後我又輾轉得知了背包攻略還有其他的姊妹站, 那就是背包客棧(討論區)與背包日誌(Blog). 背包客棧上除了大家的討論外, 還有好些實用的連結, 譬如各地方的地圖, 還有便宜的機位價目比較表.
…甚至還有找旅伴的功能!
真的是很貼心對不對?
的確, 背包系列所提供的功能, 幾乎都是背包客所需要的. 這也難怪創市際前一陣子報告中有提到, 最近背包客棧的發展相當不錯. 然而, 就在我玩著玩著, 還是覺得哪個地方怪怪的.
後來我想到了, 就是這三個系統沒有很仔細的統合在一起. 雖然這三個系統都很好, 在操作上大致也沒有什麼很嚴重的問題, 但是操作起來, 就是…卡卡的, 一方面是因為後端似乎沒有整合在一起的樣子, 二方面是有些服務我覺得立意雖好, 但實作方式有問題. 好, 第一個疑問我留到下面UI那一段再講, 那第二個問題: 哪些服務我覺得是有問題的呢?
背包系列最讓我弄不懂的是, 為什麼要跳下來自己做blog這套系統 ? 這裡不是說背包系列的Blog不好用, 而是說目前台灣的BSP大概就是無名/番薯(天空)/Pixnet/樂多/xuite…這些, 說實在, 是已經有一堆好用空間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非常吸引人的要素 (比如說Pala88的共筆部落格, 或是地圖日記有地圖外掛功能), 要殺出重圍實在有點困難. 而同樣的問題, 在Photosharing這件事上也看得到.
照片分享功能並不是跟blog系統綁在一起, 而是放在討論區系統裡面. 好吧我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可以把照片放在討論區中跟大家分享, 但是一來每個人就很難管理自己上傳的圖片, 而且從上圖看來, 照片只能一張一張傳, 不論是從別的網址或是自己電腦上傳的都一樣, 實在是有點麻煩. 寫到這邊我不禁覺得, 為什麼不乾脆弄一個自動抓文章/圖片的程式, 請大家輸入自己的部落格文章/圖片網址, 把這些東西引用到討論區上去就好了? 或是直接弄成類似書籤網站的系統? 因為就算知道背包日誌有部落格/照片分享系統, 大部分的人出遊回來, 應該還是會把旅遊日記跟照片放在無名這些知名BSP上面吧!? 背包系列網站沒有去利用已經存在的市場, 反而耗心力在維護自己的BSP, 感覺上是有一點把重心分散掉了. 這就是我所謂”立意良好, 但是實作方法有問題”.
UI/Usability:
背包系列很明顯是針對自助旅行者所開發的”Web 2.0″網站, 因為大家心目中想得到的Web 2.0的經典類型, 背包系列都做了, 像是Wiki (背包攻略), Blog & Photo Sharing (背包日誌). 但是…要評論這三個網站的UI, 反倒不如我想像中的容易評.
難評的地方在於…因為這三個網站看起來就像是直接套用市面上已經相當流行的論壇/Wiki/Blog系統. 當我連上背包日誌首頁時, 還可以看到斗大的pLog字樣出現在左上角. 在這種情況下, 無論我評論哪項服務的UI或是功能不夠健全, 都像是在評論這些套件的優缺點而不是網站本身了. 不過背包系列用的都是相當知名的模組, 所以在操作上還不致於有什麼太大的瑕疵.
背包日誌首頁 - 用的是pLog套件
背包攻略首頁 - 用的是Wiki套件
背包客棧首頁 - 用的則是vBulletin® v3.6.8, (某張網頁中有出現~)
而且換個角度想, 就算這些網站是用不同的套件架起來的, 只要經過適當調整/修改, 應該也可以彼此整合得很好 - 不過就當我這麼想的時候, 我卻立刻發現我在背包客棧的帳號, 無法登入另外兩個網站 … 換句話說, 背包系列的工作團隊還沒有把這些網站整合過, 導致這三個服務依舊是三個不同的模組, 所以你只在其中一個網站註冊, 是無法登入另外兩個網站的.
這三個網站分開來看都是不錯的服務, 但是(還)沒有經過仔細的整合, 因此無法做到Single Sign On (單一帳號登入)的功能, 著實是有點可惜. 不過可以看得出來, 背包系列應該是以論壇做為主體, 因為論壇(背包客棧)有一堆連結可以連到另外兩者, 但是另外兩者卻連不回來. 老實說, 我本來只是想寫背包攻略而已, 後來是在google上亂查詢, 才發現有另外兩個網站的… 因此如果背包系列的工作小組想要一起打響品牌知名度, 建議還是…先把連結設好吧!
還有就是關於部落格(背包日誌)的問題. 部落格系統本身操作的問題倒還好, 但是那個Domain name是怎麼回事? 每個在背包客棧申請部落格的人, 得到的網址都是
http://www.backpackers.com.tw/blog/數字
這個數字很明顯就是註冊的順序, 因為http://www.backpackers.com.tw/blog/1 就是背包日誌公佈欄, 而後申請的人就2,3,4,5,6…這樣排下去. 這可能只是我的怪癖, 但Domain Name不能用自己取的名稱而只能用流水號, 感覺還蠻難記的, 這是pLog本身就是這樣設定的關係嗎? 另外, 從進站首頁右下角有個“最新建立的網誌”上的流水號來推估, 目前背包日誌的註冊人數應該在13xx人左右. 這樣應該不算透露什麼商業機密吧??
相同的服務:
自助旅行已經風行了相當多年, 所以提供背包客的資訊網站著實不在少數, 在Google上打自助旅行就可以出現很多. 背包客棧雖然位在第一名, 但是其他的網站像是台北市自助旅行協會, 歐洲自助旅行充電站, 中華民國旅遊資訊協會, 或是一些旅行社, 甚至是PTT, 都有很多豐富的資訊. 所以背包客棧如想突圍而出打響名號, 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內容更充實, 同時讓越多人願意在上面分享越多資訊越好.
獲利模式:
目前還看不到什麼特別的獲利方式. 可能跟旅行社合作推活動會是一種方式?
總體評論:
好, 最後這邊是我個人對背包系列的總體評價, 可能當中因為摻雜了我對自助旅行一些個人觀感而有所偏袒也不一定. 我一直喜歡自助旅行的感覺, 可是我自己自助旅行的經驗很少, 大部分時間我如果跟朋友出遊, 有人願意出來當嚮導的話, 我都乖乖聽話跟他走, 因為我很懶. 我知道自助旅行要做的功課很多, 飛機票, 旅館住宿, 食衣住行, 要注意的事項實在太多了. 如果有人願意安排景點旅行, 那我就乖乖交給對方安排就好了. 也因此我對背包攻略上看到的這句話非常認同:
花時間的是蒐集並閱讀景點資料、難的是決定要去哪些景點、無聊的是弄清楚關西的大眾運輸工具體系和反覆操作時刻班次查詢系統、累的是參考人家的行程(快速瀏覽了十個行程才找到一句自己能用到的資訊)。
今天背包系列想做的是一個給自助旅行者的完整解決方案嗎? 如果是的話, 那麼背包系列應該要站在”決策流程”的角度來思考, 怎樣把網站流程與背包客的決策流程做整合, 好讓背包客可以大量減少找資料的時間?
舉例來說, 通常我們在網路書店買書, 都會有一個清楚的購物流程對吧?
逛書單 => 選定要買的書 => 決定付費方式 => 決定取貨地點 => 下單等貨 =>取貨
那麼自助旅行有沒有類似的決策流程? 像是
設定旅遊範圍 => 旅遊期間 => 飛機來回地點選擇 => … => 選定景點 => …
其實背包系列的工具已經很多了, 只缺怎麼整合起來. 如果背包系列, 能夠依據人的決策流程, 在做決策的各個時間點順手跳出各種實用的工具, 那就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