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美感經濟 與 風格社會 的對話
Published in
台大要往那航行 ? photo by wagtail
台大推動「創意創業學程」,部份的焦點被放在詹宏志X徐莉玲,想補充幾個沒被談到的幾個焦點: 創意創業學程內容與台大文學院的廖咸浩,相信可以提供幾個與產業實務經驗互補的觀點。
97學年度起推動的台大「創意創業學程」,開宗明義地從「知識經濟」與「藍海」策略的時空背景談起,說明由文化、創意與創新在大時代裡的角色。
學程的設立,將「結合創意以及創業的精神,整合台灣的智慧與文化魅力,結合創新的想法,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發展或生活品質與美學中,才得以令台灣產業重新煥發新生機,既能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成長,同時也能平衡台灣過度偏向製造業的產業發展型態」。
這一段幾乎用上所有的熱門關鍵字,說明「創意創業學程」的三大主軸:「文化」、「創意」與「創新」,其實就是台灣經濟與社會轉型的三大方向。
接著想談文學院的廖咸浩教授,相信他可以提供一個不同於主流的觀點,讓學程的文化味,再濃厚些。
廖咸浩教授,在《價值、創意與生活境界》文中,談台大文學院的未來,也談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價值,這也是學程的核心與台灣的方向。(雖然這篇文章可能被本教義派臭罵的文章)
《價值、創意與生活境界》不同於主流的經濟價值論述,而以文化及社會價值為出發,談文化創意產業 :
如何從一個富而不知禮的社會,開始學習對價值的重視,及以價值改造生活境界──也就是說,台灣要如何變成一個既能內聖(擁有令人尊敬的價值觀,且生活在創意與境界中)又能外王(在經濟能上重回富裕公平,且對外願意濟助貧弱;在生活態度上如春風風人、能風行草偃)的樂土,端看台灣大學能否轉型成功。
推動美學經濟的目的,不只是經濟的升級,更是社會文化價值的轉換。
後記:
事實上,台灣大學對於美學經濟的反應慢了些,遠落後於國內私立大學。遠在92學年度時,國立政治大學就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合辦「藝術產業經營學程」,此藝術與管理龍頭學校的學程合作,提供最堅強的師資與跨領域合作的視野,而成一經典學程,即便後續各大專院校的文創中心與學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但仍不及「藝術產業經營學程」學程。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跨美學與經濟的觀察: 為什麼文化很重要 ! (首發於 MMDays ) 用文化的角度來看產業競爭力,及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思考台灣美感經濟所需要的社會價值觀與支持。
價值、創意與生活境界, 廖咸浩, 台大外文系教授 (PDF)
政大 + 北藝大 = 藝術產業經營學程 (接近完美組合)